师兄师姐亲自答:毕业去工厂车间好不好?
师兄师姐亲自答:毕业去工厂车间好不好?
毕业之后,
进大厂 or 进大工厂?
坐办公室 or 去一线?
挑战性 or 稳定性?
看当下 or 看成长?
选城市 or 选行业?
打螺丝 or 挑大梁 ?
每年求职季,
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
毕业生们时常会“秃然”感到迷茫……
“金九银十”秋招季,
八月正是蓄力期。
这不,随着求职季的来临,
近期国资小新在刷知乎时,
就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行业分享贴”:
“在国企一线做科研是什么样的体验?”
“大学毕业进入工厂车间工作好不好?”
“机器人工程师平时的工作是怎样的?”
……
经过国资小新的仔细辨别,
这些问题下的许多答主,
正是在央企一线工作的普通员工,
而这些鲜活生动的回答,
也刷新了小新对一线工作的认知。
为了给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们更多参考,
国资小新携手知乎
打捞出了一批新鲜热乎的
“硬核职场新经”。
都说“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
那不如,先跟着师哥师姐们
去前方江湖探探?
去车间“弯道超车”
拿到新员工培训成绩第一名的传奇开场,
一声惊雷乍响,
@重生之天选打工人降临哈电集团,
这一次,他要拿到属于他的一切!
本以为重生之第一章的剧情
是坐办公室爽吹空调,
没想到却触发了隐藏支线剧情——
去车间当工艺员。
秉持“来都来了”的人生哲学,
他大喊一声“盘他”!
便开启了“天选打工人”的传奇人生……
四年后,故事来到第二章,
他摇身一变,
成为带领39人团队的冲压段长。
这剧情发展速度,
作为主角的他都始料未及。
想当初,
他也想坐办公室,
跟一堆研究生一起“卷”机会。
但来到一线后他发现,
到基层如同“弯道超车”,
凭实力,剧情可以推进得更快!
要在哈电集团的一线工厂“弯道超车”,
工作得扎扎实实落地。
而同样是在东北,
在中国中车的车间,
得“飘起来”才能跑得快。
吃上焊工这碗“跨界饭”
@Seox是磁悬浮列车的研发者之一,
他在校成绩优异,理论水平扎实,
就业方向也十分对口,
本以为能轻易地给这个世界点颜色看看,
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技术研讨会,
就轻易地让世界看了看他脸上尴尬的红色。
你问为什么?
问就是真不懂啊
于是他认识到“持续学习”不是口号,
以及“搞研发的”也必须经常“动手”。
当然,“动手”是有代价的,
比如他一开始向焊工界发起跨界挑战时
“手段”还不够稳准,
狠倒是挺狠的,
毕竟狠起来连自己都(误)烫……
在不断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的技能点越来越多。
如今他能在2小时内,
将50余根直径小于发丝的导线
精准焊接在饮料瓶盖那么大的基座上。
看来,烫着烫着,手也就烫“熟”了……
总之,至少焊工这碗跨界饭,
他也算是吃上了。
焊工这碗饭,
能不能吃上是一方面,
能不能吃香又是另一方面了。
作为东方电气
焊接工艺高级工程师的@小金金,
绝对是吃出“花儿”来了。
他的工作,不是拿着焊枪干手工活儿,
而是“用铁臂绣花”,
就是在水电转轮上用3D打印技术,
让机械臂“绣”出一片片
水斗型“花瓣”。
这种“绣花功夫”看似简单,
实际上道行很深,
需要很强的编程软件能力,
行业里又没有先例,
这对于当时只有计算机二级C语言基础
且毕业于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他来说,
无疑是“天崩”开局。
不会写编程的焊工不是好研发,
小金金也玩了一把跨界,
他自学了编程,顺便拿了个专利,
更牵头啃下了世界级技术难题。
有人曾劝他,
都自学了编程了,
不如从“大工厂”转行进“大厂”,
说不定很快就“财富自由”了。
不过,他觉得,
“这份工作里那一个个‘解决问题的瞬间’,
比任何‘高光’和‘高薪’都让人觉得踏实。”
亲手锻造国家“筋骨”
萌男在“绣花”,
猛女在“打铁”。
来自中国一重的@温222
是一名女性锻造工程师,
整天跟千吨“铁疙瘩”打交道,
专攻新材料新产品研发。
看了她的分享,总觉得很温暖,
这不仅源于她对车间的“温暖”描述——
“走进车间,第一个拥抱你的,
就是那份不容忽视的热浪。
100℃+的活件就在身边,
像个小太阳。”
更源于她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所谓知耻而后勇,
最提气的是对其他国家的赶超,
是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后,
那份无法言喻的踏实与确信——
我们正在亲手锻造国家的筋骨呢。”
这能力与气魄,比木兰又如何?
在一线工作中真刀真枪练出来的本事,
让她气定神闲——
“甭管外面风浪多大,
咱有手艺在,心不慌!”
在齐齐哈尔的冬天,
@温222 能够以车间为结界,
瞬间感受冰火两重天。
东风公司的@下一个天亮,
也常在一年之中
喜提这种极寒与极热的体验。
冬天在零下40℃的漠河,
早上6点起床进行冷启动测试;
夏天在45℃以上的吐鲁番
测试车辆暴晒效果……
对人类来说,这种“反向候鸟”的操作
有点“没苦硬吃”的意思,
然而对车辆来说,
提前在极限条件里进行“找茬”测试,
就会在实际行驶过程中,
少一些“极限挑战”。
除了分享冬夏汽车试验趣事,
天亮同学也顺便安利了
新疆的葡萄和小白杏,
以及漠河的极光。
还有意外收获——
由于他本人没看到极光而同组小伙伴看到了,
羡慕得他“咬牙切齿”,
因此他也练就了一对好咬肌。
聊到美食美景,
中国石化的@知乎用户天 也有话说。
“海上食堂的饭比陆地的员工餐更好吃,
花样也更多”;
“一周七天,18款午餐、晚餐供选择”……
看到这我就知道,
又有几个大馋丫头/小子
正羡慕得开始练咬肌了。
在海上石油平台工作,
上班坐的是观景船,
住的是海景房,
推门看日出,日落逗海鸟,
下班可以面朝大海指尖5G冲浪,
冲累了还可以去健身房,
把除咬肌以外的肌肉也“做大做强”……
这一切,看起来是“神仙工作”,
只是他还要说,其实海上太寂寞。
在“家徒四海”的海上平台工作,
不仅要克服日复一日过于相似的生活
带来的枯燥感,
还要应对每年180多天的大风天,
春战严寒、夏战酷暑、
秋战台风、冬战冰凌,
一年四季,“一战到底”,
苦中作乐,可谓常态。
天同学也分享了
工作多年的老师傅曾向他传授的
保持快乐的秘诀:
“每份工作都有别人看不到的艰辛,
不要只看到辛苦,
也要看到它带给我们的成长与收获。”
如果说中国一拖的@布吉岛
要和楼上“一战到底”海上专场的天同学组个组合,
组合名或许可以叫:
专治「水」「土」不服。
没错,中国一拖的最一线,
就是和土地打交道的。
但是人家可不土,
布吉岛同学表示,
当前智能化、新能源农机正在崛起,
智能农机远程驾驶甚至无人驾驶
也已经走向现实。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
这,才是真“国潮”!
说起“潮”,如今的“潮人”圈,
一定少不了人形机器人。
“如果你见到一款人形机器人
在路边扭来扭去,
那一旁唉声叹气的那个人,
95%是VLA算法工程师。”
这画面感实在太强我不敢看……
来自中国移动的@尘白
就是这样一位“叹气侠”。
机器人界也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因此他经常会给机器人进行一些
必要的挫折教育,
以便更好总结经验教训,
帮助它未来更好地走向
真实场景中的“工作岗位”。
请人形机器人们在“机器人创造营”里
跟着工程师导师好好练习,
争取早日挤进出道位。
打歌服和主题曲我都帮你们想好了,
放心,不是穿着花棉袄扭“赛博秧歌”
不管你是编号多少号的练习生,
到时候咱就穿上紫色裤衩唱这首歌:
“十秒钟你房间打扫完毕,
三分钟楼下开车等你,
男朋友不乖我撵他出去,
你寂寞我陪你谈心。”
相信我,
紫 腚 能 行 !
央企的一线工作,覆盖了千行百业,
究竟是怎样的体验,
故事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不过,
央企一线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爽歪歪”,
当然也没有刻板印象里那么“苦脏累”。
工作没有最好的,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一线,
照样可以把有意思的事儿做得有意义,
把有意义的事儿变得有意思。
也欢迎各位身处一线的同学
在评论区聊聊真实的工作感受,
一线故事多,等着你来说!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太阳轮节圆找正方法
- 下一篇: 如何让数控机床长久稳定加工?工厂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