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汇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热门关键词:
洛阳汇智测控 ·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地铁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更新时间:2025-07-14 16:18:05点击次数:809次
地铁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和其他轨道交通一样,地铁的电是来自大电网,由城市电网引入电源。在我国,地铁一般使用10~35千伏的交流电,通过牵引变电所变压整流后,牵引网供给车辆的是750伏或者1500伏的直流电。        由于从城市电网引入电源到地铁车辆的方式有多种,这里以集中式供电为例(也就是地铁有专用的主变电所),展示一下地铁供电系统的构成:     ...

地铁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

      首先,和其他轨道交通一样,地铁的电是来自大电网,由城市电网引入电源。在我国,地铁一般使用10~35千伏的交流电,通过牵引变电所变压整流后,牵引网供给车辆的是750伏或者1500伏的直流电。

       由于从城市电网引入电源到地铁车辆的方式有多种,这里以集中式供电为例(也就是地铁有专用的主变电所),展示一下地铁供电系统的构成:

       1地上取电:“第3条轨道”供电

      “第三轨”供电,形象地说,就是从地上取电。这条轨道是接触轨,是承载地铁列车两条轨道之外的第3条轨道。 SHAPE \* MERGEFORMAT

      “第三轨”专门供电。车辆通过集电装置与接触轨接触取电,接触轨外设有防护罩保障安全。根据接触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部授流、下部授流和侧部授流接触轨。目前,接触轨供电多采用750伏电压,也有部分采用1500伏电压(在我国,首个采用1500伏直流接触轨供电的地铁是广州地铁4号线)。

      2空中取电:头顶的架空接触网供电

      架空接触网供电,形象地说,就是从空中取电。这点和高铁很相似。 SHAPE \* MERGEFORMAT 隧道上方架设刚性或弹性装置、悬挂接触网,车辆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线中获取电流,多采用1500伏电压。架空接触网也有不同的悬挂结构,具体采用哪种,要考虑隧道高度和安装空间~

      机智的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既然架空接触网更安全、地铁行车速度更快、运载量更大,为何不全部采用这种供电形式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实,地铁究竟采用哪种供电方式,要考虑城市特点、客流大小、列车编组以及美观需求等各方面因素。默默地说,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以及天津等各地地铁,都是既有接触轨供电又有架空接触网供电的~
      供电双保险

      地铁作为一个重要的用电部门,其供电与一般工业和民用的供电不同,目前国内地铁普遍采用两路独立的电源双边供电,当任何一路电源发生故障停电时,另外一路电源也能保证地铁的正常供电。

      双边供电指的是两个供电分区通过开关设备,在电路上连通,两个供电分区可同时从两个牵引变电所获得电能。

      以广西南宁地铁1号线为例,1号线采用集中供电方式,设置了两座110kV主变电站,每个主变电站有两路独立电源进线,一路电源为专线,一路电源为T接线路。若一路电源失电,将由另一路电源供电,若两路电源同时失电,则由另外一个主变电站承担全线供电。这样即使某一段线路坏了,也可以从其他线路实现转供电。

      在地铁运行系统中,牵引系统是双边供电。就算其中一个牵引所出问题了,上图所示的"大双边"供电也能保证地铁正常运行。

      由此可见,地铁的供电是十分安全可靠的,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地铁停电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地铁停电的应急措施

      1.地铁大面积停电时,被关在地铁内的乘客不要自己动手打开门,而应等待工作人员将指定的车门打开,并从指定的车门向外撤离。

      2.乘客不必担心在隧道里行走看不清路,停电一旦发生,除了引路的工作人员,每隔一段路还会有工作人员执灯照明,当然,乘客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机等随身物品进行取光。

      3.不必担心人多时被关在密闭的地铁车厢里会出现呼吸困难,即使全部停电后,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min~1h的应急通风。

      4.不要直接跳到隧道里,因为列车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且地面情况复杂,直接跳下容易崴脚并造成局面的混乱。

      5.站台的容量足够乘客安全有序地撤离,千万不要乱跑。

     6.如无其他意外发生,停电时一般不要拉动报警装置。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电话: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cfg_dy in /data/wwwroot/huige.com.cn/footer.php on line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