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汇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热门关键词:
洛阳汇智测控 · 新闻动态
公司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标准里面是怎样规定同轴度误差检测的?

更新时间:2019-01-29 16:10:32点击次数:3864次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同轴度误差检测的术语、最小包容区域判别法、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工业产品中零件要素的同轴度误差检测。 本标准是对GB1958中同轴度误差检测的补充和具体规定。 2引用标准 GB1183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 GB1958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8069位置量规 GB11336直线度误差检测 3术语 3.1理想轴线可以是最小区域回转面轴线、最小二乘回转面轴线、最小外接回转面轴线...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同轴度误差检测的术语、最小包容区域判别法、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工业产品中零件要素的同轴度误差检测。

本标准是对GB1958中同轴度误差检测的补充和具体规定。

2引用标准

GB1183形状和位置公差术语及定义

GB1958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8069位置量规

GB11336直线度误差检测

3术语

3.1理想轴线可以是最小区域回转面轴线、最小二乘回转面轴线、最小外接回转面轴线和最大内接回转面轴线

3.2基准轴线实际基准要素的回转面的理想轴线。

3.3公共基准轴线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际基准要素的回转面的理想轴线。

3.4正截面垂直于理想轴线的截面。

3.5实际被测轴线实际被测轴线为实际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的中心点的连线。轮廓中心点是该轮廓的理想圆的圆心。理想圆可由最小区域法、最小二乘法、最小外接圆法和最大内接圆法四种方法确定。

注:评定同轴度误差时用测量得到的轴线代替实际被测轴线。

3.6同轴度最小包容区域以基准轴线为轴线包容实际被测轴线且具有最小直径of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见图1)。

3.7同轴度误差值同轴度最小包容区域的直径。

3.8测量参考线在测量过程中获得测量值的参考线。

注:其他有关术语见GB1183GB1958


4同轴度最小包容区域判别法——单点准则用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包容实际被测轴线,实际被测轴线与该圆柱面至少有一点接触时,则该圆柱面内的区域即为同轴度最小包容区域。见图2

5检测方法

5.1检测方法的分类同轴度误差检测方法可有以下几类:

a、回转轴线法;

b、准直法(瞄靶法);

c、坐标法;

d、顶尖法;

eV形架法;

f、模拟法;

g、量规检验法。

各种检测方法的测量精度,由所用测量仪器的精度、基准轴线的确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决定。

以下检测方法的例子,只是这种检测方法的一个示例。

5.2回转轴线法本方法采用较高回转精度的检测仪器(如圆度仪、圆柱度仪等),适用于对中、小规格的轴或孔类零件进行同轴度误差测量。见图3

测量步骤:

a、调整被测零件,使其轴线与仪器主轴的回转轴线同轴;

b、在被测零件的实际基准要素和实际被测要素上测量,记录数据或(和)记录轮廓图形;

c、根据测得数据或记录的轮廓图形,按同轴度误差判别准则及数据处理方法确定该被测要素的同轴度误差。

5.3准直法(瞄靶法)本方法采用准直望远镜或激光准直仪等检测仪器,适用于对大、中规格孔类零件进行同轴度误差测量。见图4

测量步骤:

a、根据被测孔的直径,应用不同的支撑器具,使靶的中心与被测孔的圆心重合;

b、以仪器准直光轴为测量参考线来调整测量仪器的位置,使被测件两端靶心连线与光轴同轴;

c、在基准孔中进行步骤a,并通过光学准直系统测量实际基准轴线上各点的XY坐标值;

d、在被测孔中进行步骤a,并通过光学准直系统测量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的XY坐标值;

e、根据测得的实际基准轴线及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的XY坐标值,通过数据处理确定被测要素的同轴度误差。

5.4坐标法本方法采用具有确定坐标系的检测仪器(如各类三坐标测量机、万能测量显微镜等),适用于对各

种规格的零件进行同轴度误差测量。见图5

测量步骤:

a、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工作台上;

b、对被测零件的基准要素和被测要素进行测量;

c、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出基准轴线的位置及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中心点的坐标,再通过数据处理确定被测件的同轴度误差。

5.5顶尖法本方法适用于轴类零件及盘套类零件(加配带中心孔的心轴)的同轴度误差测量。见图6

测量步骤:

a、将被测零件装卡在测量仪器的两顶尖上;

b、按选定的基准轴线体现方法确定基准轴线的位置;

c、测量实际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的半径差值,计算轮廓中心点的坐标;

d、根据基准轴线的位置及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的测量值,确定被测要素的同轴度误差。

5.6V形架法本方法适用于对各种规格的零件进行同轴度误差测量。见图7

测量步骤:

a、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架上;

b、按选定的基准轴线体现方法确定基准轴线的位置;

c、测量实际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的半径差值,计算轮廓中心点的坐标;

d、根据基准轴线的位置及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的测得值,确定被测要素的同轴度误差。

5.7模拟法

本方法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回转表面来体现基准轴线,适用于对中、小规格的零件进行同轴度误差测量。

5.7.1用具有足够形状精度的圆柱形心轴来体现孔的基准轴线和被测轴线(如图8)。

测量步骤:

a、将被测零件放置在一平板上;

b、将心轴与孔成无间隙配合地插入孔内,并调整被测零件使其基准轴线与平板平行;

c、在被测孔两端AB两点测量,并求出该两点分别与高度(L+d/2)的差值faxfax

d、将被测零件翻转90°,按上述方法测取fAvfay

A点处的同轴度误差为fA=2fAx2+fAy212B点处的同轴度误差为f=2【(fax2+fay212取其中的较大值作为该被测要素的同轴度误差值。

注:若测点不能取在孔端处,则同轴度误差可按比例折算。

5.7.2用具有足够形状精度的圆柱形套筒来体现轴的基准轴线(如图9)。

测量步骤:

a、将带有圆柱形套筒的检测装置套装在零件的基准要素上,并使该装置与基准要素形成最小外接状态且可灵活转动;

b、调整检测装置上的指示器,使之处于正截面的位置并与被测要素相接触;

c、转动套筒,测量实际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的半径差值,计算轮廓中心点的坐标;

d、根据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的测得值,确定被测要素的同轴度误差。

注:当被测要素的圆度误差足够小时,可测取被测要素各正截面的径向圆跳动值,将其中的最大者作为同轴度误差的近似值。

5.8量规检验法量规检验方法见GB8069

1-套简;2-指示器;3-截测工件6数据处理测量同轴度误差,须首先测量基准要素以确定基准轴线的位置,再测量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上各测点的半径差值,计算确定各正截面轮廓的中心,进而按同轴度最小包容区域判别法确定同轴度误差值。

6.1基准轴线的确定在测得基准要素回转面上各测点的测值后,按选定方法的不同经计算可以基准要素的最小区域回转面轴线、最小二乘回转面轴线、最小外接回转面轴线或最大内接回转面轴线为基准轴线。

6.2实际被测要素各正截面轮廓中心点坐标的确定在测得被测要素某一正截面轮廓上各测点半径差值Ar;(i=12,…,n.n为测点数)后,可按不同的方法确定轮廓中心坐标。见图10

6.2.1按最小区域法确定中心计算步骤:

a、以测得的数据Ar;为初值,以测量中心o为初始中心,找出r;中的最大、最小值Aamaxramin及其差值f

b、按一定优化方法移动中心oo1

c、按公式计算移动中心后各点半径差值R

d、找出移动中心坐标后AR;中的最大、最小值ARamaxRmin,计算其差值危;

e、将fii相比较,令较小者为f,中心为o,Ar=AR

f、反复进行步骤be,使fi为最小;

gfi为最小时的中心01即为最小包容区域中心owz,其中心坐标值为Xaz)、Yug)。

注:步骤a也可改为以测得值经计算得出的最小二乘圆心坐标Ous及各点半径差R;为初值,找出AR,中的最大、最小值RmeRma及其差值f,并令Ar=R

6.2按最小二乘法确定中心

6.2.3按最小外接圆法确定中心计算步骤与最小区域法基本相同,只需将6.2.1条中的f值取为Aramax,f5取为ARamxe比较65时,取较小者为fi,反复计算使fi为最小,最后即可确定最小外接圆中心0mc)及其坐标Xamc)、Yamce

6.2.4按最大内接圆法确定中心计算步骤与最小区域法基本相同,只需将6.2.1条中的f值取为ATmian,fi取为ARmin。比较后与f6时,取较大者为,反复计算使i为最大,最后即可确定最大内切圆中心oM)及其坐标XaMmYue

6.3同轴度误差值的计算a

7仲裁

7.1图样上或事先约定的验收方法中已给定检测方案,则按该方案进行仲裁。

7.2当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而引起争议时,基准按最小区域回转面轴线、同轴度误差按同轴度最小包容区域法进行仲裁。

7.3当对测量精度有争议时,用分析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仲裁。

电话: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cfg_dy in /data/wwwroot/huige.com.cn/footer.php on line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