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的核心价值
一、远见的卓识的领导
1.树立以为中心的价值观,明确组织的使用和愿景,并平衡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2.要制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指导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引导组织的长远发展;
3.调动、激励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到全员参与、改进、学习和创新;
4.诚信自律,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5.以自己的首先行为和个人魅力直到典范作用,形成领导的权威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带领全体员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二、战略导向
1.持续增长和市场领先地位能给利益相关方以长期信心;
2.要组织的发展战略,分析和预测影响组织的发展的各种因素;
3.根据组织确定的战略目标,并配置所需的资源,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4.为了追求组织持续、稳定的发展,要重视与员工和供应商的同步发展;
三、顾客驱动
1.组织的产品、服务质量是由顾客和市场来评价的;
2.为顾客创造价值,建立稳定的顾客关系,幸顾客满意和忠诚;
3.既要了解顾客今天的需求,也要预测顾客未来的需求;
4.尽可能做到零缺陷,对偶尔出现的失误要迅速、热情处理好,将顾客的不满意降到最低,并鸡翅改进和创新;
5.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和有特色的产品、服务;
6.对顾客需求变化和满意度保持敏感性,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四、社会责任
1.组织的领导应对社会负有责任,尽好公民义务;
2.公共责任要求组织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公共健康、安全和环境,节约资源和预防污染;
3.应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考虑到环境、资源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4.不能仅满足于法规要求,应注重持续改进、超越标准;
5.公民义务是指在资源许可条件下,积极从事公益事业,在社会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支持作用。
五、以人为本
在内部,要提高员工满意度,对员工的承诺、保障及与工会的合作;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优秀员工的认可;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在企业内做到知识共享,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营造一个鼓励员工迎接挑战的环境。
六、合作共赢
1.在外部,与顾客、供应商、银行、社会团体等建立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2.建立战备合作伙伴关系的原则是:实现互利和优势互补,增强双方实力和获利能力;
3.成功的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应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从制度和渠道上保证做到互相沟通,共同认识取得成功的关键要求。
七、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1.组织依赖于绩效的测量和分析;
2.绩效测量指标应与组织的方向、战略保持一致,应反映顾客满意、运行过程和财务绩效情况并导致其改进;
3.绩效测量所依据的数据和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应包括顾客、产品和服务的绩效;运作、市场和竞争绩效的对比,供应商、员工、成本和财务绩效;
4.对数据、信息进行趋势、差距和因果分析,采取措施进行改进(PDCA);
5.分析支持多样性的用途,策划、绩效评审、运作改进、变革管理、与竞争对手或标杆的绩效对比;
6.经营结果是评价组织绩效的重点;
7.要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处理好短期、长期目标的关系;
8.经营结果不限于销售额和利润,包括:以顾客为中心的结果、产品的服务结果、财务和市场结果、人力资源结果、组织有效性结果、组织自律和社会责任结果;
9.“结果”应是有“因”之果,是“方法-展开”的结果;“方法-展开”的成熟度如何要看“结果”; “方法-展开”的改进应以“结果”为导向。
八、学习、改进与创新
1.组织和个人要不断学习新思想、新方法,以持续改进,适应新的发展变化;
2.培训是组织对员工成长的一种投资,而且是高回报的投资;
3.学习不应再作为额外的工作,而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学习内容不仅限于技能和岗位培训,还应包括意识进行教育、研究开发、顾客需求研究、最佳工作方法和标杆学习;
5.开展互相学习和经验交流,在组织内部做到知识共享;
6.强调学习的有效性;
7.创新是对产品、服务和过程的富有意义的变革,为组织带来新的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
8.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研究开发部门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也委重要。管理创新包括:思想观念、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创新;
应领导和管理创新,使之带入到日常工作中,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地变革,管理变革,接受变革。
九、系统管理
1.卓越绩效模式:以系统的思维来管理整个组织,取得卓越绩效;
2.系统=综合、一致、整合
3.系统的观点在质量奖标准的框架图中得到描述,包括:高层领导重视战略方向和顾客,基于经营结果来监视,运用测量指标,将关键战略、关键过程相链接,并与资源配置一致,以改进整体绩效,使顾客满意。
- 上一篇:位置度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生产制造量具的材料及工艺